成果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管理 >> 正文

广州社科规划课题成果公报:罗朝远(2022GZGJ125)

2025-05-27 

课题类别: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学科共建项目)

课题名称: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及其在广州的实践研究

课题经费:3万元

课题批准号:2022GZGJ125

课题负责人:罗朝远

一、主要研究成果

本课题主要研究成果有:发表论文6篇,论文总字符数超过4.5万字符。成果明细如下:

1. 论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三重思想基础,发表于《精神文明报》(理论版),2024年12月19日。

2. 论文:新中国基础研究政策75 年演进,发表于《河南经济报》(理论版),2024年12月24日。

3. 论文:人性论视角下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路径选择,发表于《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2月。

4. 论文: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对策,发表于《现代农业研究》,2023年8月。

5. 论文:基于农户互助基金融资模式的返贫阻断机制设计与创新,发表于《山西农经》,2024年2月。

6. 论文:党领导人民建设科技强国的百年演进及当代启示,发表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4月。

二、内容简介

论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三重思想基础》(发表于《精神文明报》理论版,2024年12月19日)探讨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三重思想基础,强调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实现全面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精神生活的理论为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论述提供了文化根基。最后,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思想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提供了直接理论支持。文章通过深入分析这三重思想基础,揭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和理论渊源,强调了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论文《新中国基础研究政策 75 年演进》(发表于《河南经济报》理论版,2024年12月24日)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研究政策的75年演进历程,将其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并分析了各阶段政策的特点与背景。第一阶段(1949-1976年):以科学院为中心、以国防为导向的基础研究政策体系确立。第二阶段(1977-2005年):随着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变,国家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基础研究政策也相应调整。第三阶段(2006年至今):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基础研究政策开启了鼓励自由探索和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新征程。

论文《人性论视角下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路径选择》(发表于《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2月)从人性论视角探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路径选择及其演进。文章回顾了西方和中国传统人性理论,指出这些理论多为“抽象人”假设,而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有机统一,提出了“现实的人”概念,为美好生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论文《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对策》(发表于《现代农业研究》,2023年8月)探讨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困境及对策。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但当前金融支持仍面临诸多问题。文章建议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发展普惠金融和供应链金融,提升融资可得性;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扩大保险覆盖面,增强风险保障能力。

论文《基于农户互助基金融资模式的返贫阻断机制设计与创新》(发表于《山西农经》,2024年2月)探讨了基于农户互助基金融资模式的返贫阻断机制。文章提出构建农户互助基金融资模式,该模式由政府扶贫资金、精英村民资助、全体农户参与和社会资助等多渠道资金投入,通过设立资金池、融资平台、投资机构、交易平台、权益登记结算机构和托管机构等,实现信息流与资金流的整合,为农户提供低成本、可持续的融资服务。

论文《党领导人民建设科技强国的百年演进及当代启示》(发表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4月)探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科技强国的百年历程及其当代启示。中国共产党在科技强国建设中经历了三次重要历史演进。这三次演进的内在逻辑表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历史转折的根本原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转折的动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根本方向,党对现代化认识的更新是重要诱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