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广东省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拟推荐成果专家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01-03 

 

2024年12月27日,科研处在行政楼502室举办了广东省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拟推荐成果专家研讨会。此次会议由校长助理兼科研处处长李远飞主持,并邀请到了刘少波教授、谌新民教授、郭宝亮教授及黄少华教授多位专家莅临指导,共同对申报材料进行了剖析与研讨。

会议聚焦学术成果的创新性、学术价值及社会效益,旨在通过专家的智慧碰撞,为申报材料提供精准把脉与优化建议,以期在省内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会议初始,韩兆洲教授以其独特的学术视角和创新的指标体系,对“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咨询服务报告进行了介绍,韩教授的咨询报告在粤港澳大湾区相关论坛和会议中屡获殊荣,也被深圳市统计局录用采纳,充分体现了该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在专家建议环节,专家组对韩教授的成果给予了肯定,并指出调研报告应更加注重提炼核心问题,凸显成果的应用价值。

随后,陈章喜教授的“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目标方位”论文成果同样引起了广泛关注。陈教授结合大湾区经济数据与战略地位,剖析了大湾区在国家未来发展中的作用,此外,他还提及了《澳门理工学报》的学术影响,该期刊在多项荣誉的加持下,已成为华文学术界的重要力量,其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为澳门学术研究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专家组在点评时强调,申报资料需用数据支撑论文影响力,并突出论文对社会的贡献及对广东大湾区的经济作用。

 扈中平教授的“自爱:师德的另一种表达”项目则独树一帜,将自爱纳入师德范畴,为师德赋予了全新内涵。扈教授的观点新颖独特,为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的跨学科探索提供了广阔空间。专家组对扈教授的论文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创造性地将自爱纳入师德的范畴,赋予了师德更完整的意义。“自爱”纳入师德是一种理论创新,所以在材料申报创新之处应该重点突出这一创新。

李志厚教授的“论‘双循环三逻辑’通达化成教学”论文同样令人瞩目。李教授认为教学应通达课程,强调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提出了信息加工理论的改进与创新。专家组在点评时肯定了李教授的创新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并建议重点突出文章在杂志中的首篇地位及其影响力,并有目的的引入转载及引用情况。

徐彩华老师的“二十世纪初杨匏安对马克思主义的译介与传播”申报材料则实现了翻译研究与传播学的融合创新。她通过严谨的历史考据,揭示了杨匏安在广东地区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同时,专家们建议,申报材料应突出《新闻与传播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并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这标志着该期刊在国内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学术研究的高水平地位。此外,还应着重介绍该文章的引用情况及广泛影响力,特别是其被2023年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新闻春秋》年度综述所收录的情况。

陈海悦老师汇报的余家军教授的“大规模定制家具行业顾客感知价值研究”专著成果同样展现了创新性。专著运用心理学与新闻学方法深入探究顾客感知价值的形成机制,展现了较高的学术价值。专家组在点评时建议注重引用率、转载率或书评内容的书写,并突出专著对行业的影响及作用。

王树林教授的“《侯方域集》上下”专著成果更是备受瞩目。该书荣获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年度致敬图书”称号,被誉为全面深入的清人别集整理本与学术前沿的权威著作。该书出版后,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多个微信群、公众号纷纷转发推介。专家组在点评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申报书材料完整、内容丰富、价值显著,并已展现出显著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

此外,雷钦礼教授的“通用技术进步框架下全要素生产率核算方法研究”论文申报材料同样备受关注。该成果不仅受到美国知名期刊编辑团队的青睐,还展现了其高档次与社会影响力。专家组在点评时认为该篇论文是统计学的顶尖之作,并建议增加引用率部分的书写篇幅,同时突出对国民经济统计或统计行业产生的影响及入选“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的重要性。

    会议尾声,副校长刘少波教授发表了讲话。他首先对本次会议的举办及其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勉励各位教授紧抓机遇,踊跃参与项目申报。同时,刘副校长对会议期间专家提出的各项建议表达了高度赞赏,认为这些真知灼见对未来研究导向及申报策略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专家们富有成效的讨论,本次研讨会落下帷幕。与会专家对提交的学术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贡献了大量宝贵建议,这些都将为我校科研工作的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