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第二届华商金融科技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

2021-12-09 广东华商金融科技研究院

2021年11月25日,由广州华商学院、广东省金融科技学会、香港互联网金融协会主办,广东华商金融科技研究院承办,科技金融与数字经济协同创新研究院、广州华商学院金融学院、广州华商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香港互联网专业协会IProA、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职业发展促进会等协办的“第二届华商金融科技论坛”在广州华商学院增城校区中央图书馆举行。出席本次论坛的有广州华商学院执行校长郭银华教授、副校长韩兆洲教授、刘少波教授,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广东金融学院等高校的知名金融学者和来自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界精英以及华为等互联网头部企业的金融科技项目负责人。 

 

第二届华商金融科技论坛会议合影  

上午的论坛开幕式由刘少波教授主持,广州华商学院执行校长郭银华教授代表学校致辞,他指出金融学科和金融科技专业是我校重点发展的学科和专业之一。为此,广州华商学院积极谋划,围绕金融科技方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进行精心谋划和布局:于2020年成立了广东华商金融科技研究院,今年获批为广东省教育厅重点智库,实现了我校在智库建设上的历史性突破;申报获批了金融科技本科专业,今年已招收第一届学生;着力打造“华商金融科技论坛”这一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加快推进金融科技实验室建设和筹建金融科技产业学院,等等。未来,华商学院会继续加大对金融学科,尤其是对金融科技专业的投入以及各方面的支持,致力使华商学院的金融学科和金融科技专业在国内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郭银华执行校长致辞  

随后是主旨演讲环节,四位金融科技领域的专家依次作了主旨发言。首先,第一场主旨演讲是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李建军教授作了主题为“通证的范围经济”的发言,李建军教授就通证及其应用的发展现状,通证发展的第一阶段加密货币、第二阶段NFT和第三阶段元宇宙等内容对区块链通证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和作用作了回顾与展望,用实际案例分析了通证及其产生的范围经济的特点及其对金融体系的冲击。最后,李建军教授指出通证未来的发展要从技术完善的角度来设计通证,需要专注于解决区块链网络技术的难点,强调技术创新与应用场景的一个普适性。对于通证经济的监管,首先要实现监管与自由的一个统一,其次可以运用公司治理机制来促进权力与通证的流通循环,此外需要强化对诚信行为的激励,防止非诚信行为获利。 

 

李建军教授分享“通证的范围经济” 

   第二场主旨演讲是由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科教授带来的“金融科技的现实发展与理论构建”。冯科教授首先回顾了外部科技公司发展的金融科技和传统持牌金融机构发展的金融科技两条路径,阐述了现阶段社会对于金融科技概念的不同理解,认为现在的金融科技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以互联网形式进行的金融交易,它只是一个交易形式的改变,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接着分别从银行的客户画像、保险公司的大数据定价、证券公司的智能投顾等角度举例论述金融科技在传统金融机构的实际运用。在理论构建部分,冯科教授认为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在解释金融科技带来的一系列现象方面是乏力的,理论的发展滞后于现实,并提出了七个值得经济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一是金融科技发展的索洛悖论;二是金融科技时代投入产出效率的计量问题;三是数字资产定价和会计准则转变问题;四是“去中心化”与数学信任问题;五是金融科技降本提效以外的作用;六是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透明度与灰度之间的协同问题;七是金融科技监管的演进问题。 

 

冯科教授分享“金融科技的现实发展与理论构建”  

第三场主旨演讲是由暨南大学南方高等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广东华商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刘少波教授带来的“金融科技与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刘少波教授首先提出,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的矛盾是我们金融领域最主要的矛盾,金融供给则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然后指出我们国家金融供给存在的问题,可以具体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金融供给脱实向虚;二是金融供给不能很好的因应现实中需求的变化;三是金融供给的总量不足,而且效率比较低;四是金融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五是金融供给制度滞后。之后,从五个方面论述了金融科技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逻辑,具体为:一是金融科技可以缓解,或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这个问题;二是降低交易成本;三是提高金融运行的效率;四是推动实现普惠金融普惠;五是改善金融交易的安全问题。刘少波教授认为,金融科技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有三:一是运用金融科技提升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二是重塑银行金融体系的信用生成机制,三是要充分发挥金融科技机构的积极作用。 

 

刘少波教授分享“金融科技与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 

   第四场主旨演讲由香港互联网金融协会李国樑会长分享,演讲主题为“金融科技的下半场”。李国樑先生首先结合生动案例,介绍了金融和科技如何互相促进发展并不断推动社会变革的历程,指出疫情前的金融科技发展经历了互联网金融波折的阶段和金融科技繁荣的阶段。随后提出了金融科技上半场和下半场转换中间面临的全球困境。最后分享了自己对于金融科技未来的一些思考,他认为金融科技下半场将是一个各种金融业态整合发展的阶段,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金融科技可以聚焦于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内地、香港、澳门三种不同制度框架之间的壁垒。 

 

李国樑会长分享“金融科技的下半场”  

下午的会议包括了三个圆桌论坛。圆桌论坛一的讨论主题为“金融科技驱动金融创新”,讨论的嘉宾有广东省金融科技学会秘书长张留禄、华为金融行业解决方案总监诸海忠、广州云创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规划师陈尹立、东莞市莞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肖健。张留禄教授分享了广州市黄浦区新出台的《金融科技十条》,指出金融科技现在发展的速度很快,应用面很广,研究也很深入。诸海忠回顾了金融科技和金融业务长期融合发展的过程,指出金融科技目前进入到智慧金融的阶段,手机、5G、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发展使整个行业现在处在一个人工智能爆发的前夜,我们国家会把过去几十年积累的技术应用于国产化替代,基于最新的一些业务需求,重新做一些梳理,进行变革,做一些重新的一个迭代和开发,这里面会迸发出来一个海量的需求。陈尹立认为在金融科技领域创新思路比技术更重要,元宇宙可以真正实现人和虚拟的彻底融合,甚至于植入芯片到人体内,现在可以把视觉万物互联,万物都有智能,都带着芯片。然后整个屏幕也可以任意切,跟现实交流,就以这么一个思路来实现,又能够给未来的元世界提供一个技术的研究,它必须具有安全性、低延迟、智能化沉浸式体验的特征。肖健分享了企业做智能制造、物流分拣、智慧医疗等业务的案例,指出技术对于产业的改造作用非常大。 

 

圆桌论坛一:金融科技驱动金融创新  

圆桌论坛二的讨论主题为“金融科技赋能金融业发展”,讨论的嘉宾有建设银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首席研究员吴凯,招商银行深圳分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鲍捷,广州银行信用卡中心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朱忠华,中国银行广州分行高级经理黄勇,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网络金融部业务经理申钢。吴凯首先分享了建信金科的成立历程,接着介绍了建设银行金融支持创新型企业的经验和建行开发的创新型企业评价分级系统。鲍捷分享了金融科技时代招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经验,指出银行现在正从以产品为中心转换为以客户为中心的过程。朱忠华首先介绍了自己在技术公司服务银行的经历,接着介绍了自己在广发银行和广州银行开发数据中台,提高银行运营效率的经验。黄勇介绍了中国银行构建技术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的历程。申钢指出银行内部面临着业务部门和科技部门脱节,中间缺少沟通桥梁的问题。 

 

圆桌论坛二:金融科技赋能金融业发展 

   圆桌论坛三的讨论主题为“金融科技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讨论的嘉宾有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徐枫,深圳大学深大—微众金融科技学院助理教授兼院长助理林䶮,广东金融学院金融科技系主任张玲,广州新华学院金融科技专业主任毕秋香,广州华商学院金融科技系主任黄旭平。来自各大高校的老师首先介绍了自己学校创设金融科技专业的经历。嘉宾们指出,金融科技学科建设需要开展校企合作,延请业界高管为学生讲授最前沿的知识,金融科技是一个高端专业,学习难度很大,学生应该采取全校选拔的模式,学生最好具有计算机等工科的复合背景,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应兼顾金融方面的课程和科技方面的课程。 

 

圆桌论坛三:金融科技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论坛结束前,刘少波教授作闭幕式致辞。他指出本次论坛的举办是十分成功的,一是与会的每一位嘉宾对金融科技领域都非常熟悉,论坛讨论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很多干货,非常有启发;二是本次论坛既有理论性较强的前沿主旨演讲,又有接地气的圆桌论坛,广州华商学院是一个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特色的这样一个大学,举办活动既兼顾了学术性,同时又有实践性;三是华商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本次论坛,学校相关部门大力支持,老师和同学们踊跃参加,主办和协办单位精心组织。 

广州华商学院力图要打造成一个有影响力,在民办高校名列前茅的金融学科。目前正力图构建一个立体式的支撑体系,具体包括五个一:有一个常态化的可持续的,每年做一次的论坛,就是华商金融科技论坛;有一个金融科技研究院,就是广东华商金融科技研究院,今年已经获批了广东省教育厅的重点智库;准备申报并获批一个专业硕士点,金融硕士;第四个一是正在着力建设一个先进的,能够采用最前沿技术的数字金融实验室;第五个一是建立金融科技产业学院,打造一个服务社会的,连接社会的金融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平台。此外,华商学院也还将继续建设一批持续在基地实践的这种基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