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靳诺: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建设和发展

2020-05-06 靳诺

智库,即“思想之库”,是指由专家组成,为决策者在处理经济、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问题时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思想、战略、方法等的公共研究机构,是生产知识和思想的组织。现代大学因其社会服务的使命,自成立伊始就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智库作用。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蓬勃发展,高校已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力量。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高校智库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同时也面临着系列挑战,需要明确未来发展的努力方向。  

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着眼为改革发展聚智聚力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就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为新形势下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中央高度重视和政府大力支持下,广大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号召,推动若干智库快速兴起并繁荣发展,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服务国家战略决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国际话语权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智库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作为,从参与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解授课,到参加重大政策研讨和重要文件起草,在应对一系列大事、要事、难事中,经受住了考验和锻炼,展现出了服务大局、敢打能拼的良好风貌和专业素养。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人大国发院)积极承担中央直接交办的重大课题和内参研究任务,其成果和建议多次被中央有关部门采纳,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宏观经济、公共外交、新型城镇化、社会保障、人口政策、就业创业、电子商务等若干领域的相关建议最终转化为国家重要政策。  

二是在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智库集中校内及社会各界的优质力量,长期聚焦中国经济社会运行与发展,密切进行动态追踪研究,对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定期以多种形式发布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为政府、企业和其他单位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经济主张和政策建议,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持续增长作出自己的特殊贡献。例如人大国发院宏观经济研究团队汇聚了校内外相关领域的40多位一流学者,近三年持续发布了50多份研究报告,向中央报送了100多份专题内参,团队成员直接参与中央层面经济政策相关咨政服务活动多达200多人次。  

三是在引导正确的社会舆情导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智库积极发挥社会舆论“风向标”和“引导器”的重要功能,坚持问题导向和战略分析,在重大舆情事件中第一时间发出观点和声音,充分发挥咨政启民作用。例如人大国发院依托学校优势资源,聚焦重大社会问题,致力于打造《中国宏观经济论坛系列报告》《“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报告》《中国电子商务诚信发展报告》等系列重大研究报告,近三年来公开发布各类研究成果2000多项,网络媒体报道及转载量超过50万条次。  

四是在增强公共外交能力和国际话语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智库坚持中国立场、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维、紧跟世界前沿,积极面向世界、走向世界,开门办智库、开放办智库,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智库外交、智库外宣,助力国家提升公共外交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例如人大国发院重阳团队先后被官方认定为G20智库峰会(T20)共同牵头智库、“一带一路”中国智库合作联盟常务理事、金砖国家峰会中方理事会常务理事等,积极配合领导人参加G20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峰会、APEC峰会、俄罗斯东方经济论坛等重大主场外交和领导人高访活动,受邀在主要官方媒体发表评论。  

五是在积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经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智库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在建立指导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理论、模式、制度、方法,构建一套支撑高质量智库研究的逻辑体系和研究方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包含成果评价、知识产权保护、智库成果转化在内的购买智库服务制度体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例如人大国发院长期致力于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方面的理论研究、经验总结和实践探索,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理论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出版《智力资本:中国智库核心竞争力》《伐谋:中国智库影响世界之道》等多部智库理论专著,发表“中国智库思想市场的培育与规制”“智库公共外交:概念、功能、机制与模式”等一系列智库研究内参报告和理论文章。  

中国特色高校智库建设面临着系列挑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对挑战和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与党和国家的需要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我国高校智库在重大问题研究能力、自我发展完善能力、国内外影响力、社会知名度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智库产品的思想力尚显不足。智库从本质上来说是思想的集群,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思想力是核心,激活创新思想是关键。当前高校智库产品的思想力尚显不足,很多智库成果流于表面,不能很好地用中国理论、中国话语总结中国经验、回答中国问题,没有真正发挥智库研究咨政启民的功能。很多智库热衷于应急性研究,对于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问题、中长期规划问题的研究相对薄弱,制约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智库供需匹配渠道不够通畅。高校智库应该以服务国家发展为导向,准确掌握政府的决策需求,将智库产品供给与政府决策需求有效对接。但是当前部分高校智库与党政机关的联系主要依靠非正式渠道,缺乏制度性的保障,部分高校学者也因缺乏足够的智库意识而更多习惯纯学术研究,导致智库供需匹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党政机关对于智库的熟悉程度,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难以在咨政供给和决策需求方面形成有效的“市场效应”,影响了智库成果转化效力和咨政水平的提升。  

三是高校智库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关键在体制机制创新,难点也在体制机制创新。当前高校智库建设仍然以依托院系的研究所和研究中心为主,在资源分配、人员安排、运行管理、成果归属等方面机制缺乏创新,存在学科壁垒、行政壁垒,相互封闭,各自为战,力量分散,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联合攻关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完善,资源协调能力不强,因而导致智库研究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解读比较单一,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野不够开阔,短平快的研究成果比较多,有重大影响的精品力作相对较少。  

四是智库人才梯队建设亟待加强。培养和打造高质量的智库人才梯队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根本所在。当前高校智库人才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各层次智库人才的良性流动、福利保障、职业发展等受到传统制度的制约,造成适应智库特色咨政需求的、拥有交叉学科背景的智库型专业人才相对缺乏,领军人物和高水平人才更为紧缺。部分高校智库存在老中青人才队伍断层、各类人才比例不均衡的状况,旋转门“双向旋转”机制还不通畅,各类人才创造力得以充分激发的局面尚未形成。  

中国特色高校智库未来发展的努力方向  

经过新中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同时面临着一系列考验与挑战。在日益复杂的世事、国情大背景下,加强中国特色高校智库建设,提升高校智库服务国家决策的能力和水平显得更为重要而迫切。  

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保正确方向。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中,在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和重大原则、重要方针政策等问题上,做到立场坚定、观点鲜明、态度坚决,自觉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始终坚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做学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要始终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扎根中国大地办智库,致力于建设“最懂中国”的世界一流高校智库。  

二是坚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根本,提升研究水平。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应当以国家现实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党和国家决策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任务,深入研究党和国家面临的一系列亟待回答与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就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问题,以及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推出一批导向正确、理论深厚、密切联系实际、具有建设性、可操作的对策建议,为提高党和政府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是坚持以思想传播和国际交流为载体,增强国际影响。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智库公共外交发出中国声音,用“中国理论”“中国学术”“中国思想”讲好“中国故事”,影响国外舆论领袖,进而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构建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要注重国际传播,多形式、多层次、多维度地宣传中国实践与理论创新成果,在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主张”、阐释“中国理念”,与国外智库建立平等、高效的交流合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和价值观念走向世界,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为更好地服务国家对外战略、赢得国际竞争战略主动作出贡献。  

四是坚持以专业化、高水平为路径,强化专业发展。专业化、高水平是高校智库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两者之间,专业化是基础和前提,也是高校智库区别于其他智库的特征和优势所在。高校智库需要具备显著的专业化特征,长期专注于某一领域的专门研究,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应根据自身实际,紧扣国家需求,发挥专业特长,坚持打深井、做长线,对复杂问题作出独到分析。作为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国家队”,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的高校应当进一步把重点放在强化专业建设上,不盲从于表面的影响力和外部的评价,致力于思想和理论创新,充分发挥“国家高端智库”对其他智库的引领和示范效应,带动高校智库建设整体提升。  

五是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完善人才保障。智库是知识密集型组织,人才是思想与理论创新的主体,更是实现高校智库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和生命力所在。建设新型高校智库,关键在于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创造活力。要做好改革顶层设计,突出改革重点,协调推进人事管理、科研评价、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综合改革,推进高校智库从分散向聚合转变,从封闭向开放转变,从单兵作战向联合攻关转变。要建立有利于产出高质量政策建议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为智库人才创造适宜的发展空间和平台,造就一支方向正确、功底扎实、德才兼备、能力突出的高端智库人才队伍,推出一批学贯中西、善于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批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答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政策专家。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原文刊于《中国高等教育》2019年第20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