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从自在到自觉:广州志愿文化构建研究
课题批准号:2019GZGJ211
课题类别:共建课题
学科分类:社会学、管理学
课题负责人:王海燕 助理研究员 经贸学院
主要成员:冷年友、林宗贤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
(一)指导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能为人民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必须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了文化建设,一方面要继承传统,我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要在取精去粗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要注重创新,通过创新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丰富民众的精神世界,增强民众的精神力量,提高民众的文明素质。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为了人民群众,文化源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既是文化的受益者,更是推进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要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创新精神,释放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的文化创造潜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思路。
广州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市场经济相对发达,外来人口众多,志愿文化有力地调节着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让新广州人可以快速融入广州,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同时,广州地处大陆最南端,是港澳台了解内地的窗口。志愿服务和志愿文化是粤港澳青年交融的共同点。早在2010年广州就在全国率先提出要以举办亚运会为契机,全力打造“志愿者之城”的设想,受到中宣部、中央文明办领导的高度评价,认为广州的做法具有示范意义。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志愿者之城”也已现雏形,志愿服务逐渐成为广州市民参与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公益事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总结和梳理广州志愿文化的发生、发展、构建是必要的。广州志愿模式可以作为模板,为其他志愿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二)理论基础
文化自觉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晚年提出来的一个命题,他认为:“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方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志愿文化是志愿群体在改造自然和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群体内的活动规范。这种规范一开始可能是自然的、自在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和志愿群体的逐渐壮大,志愿文化会走向稳定的自觉状态。这个过程是志愿文化构建过程。
当前对于志愿文化构建的研究从对象上来看,主要从整个国家的志愿文化构建,事实上,各地情况不同,各有特点,如广州志愿服务和志愿文化发展相对较早、较快,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其次,目前的研究比较零散,没有从整体和系统角度去考察志愿文化发生、发展的机制。所以,该课题研究基于广州,剖析广州志愿文化构建中的主体有哪些?他们的行为有哪些规律?广州志愿文化构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构建路径是什么?广州文化体系构建的特征是什么?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广州志愿文化相关概念
1.1文化的概念
1.2志愿文化及其构建
广州志愿文化体系构建主体
2.1广州志愿文化体系构建主体分析
2.2广州青年志愿者行为动机及其演化
2.3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青年志愿者动机演化模型
2.4国家-社会理论视角下广州志愿组织现状、功能与困境
广州志愿文化体系构建影响因素
3.1市场经济发展对广州志愿文化体系构建的影响
3.2社会组织发展对广州志愿文化体系构建的影响
3.3广州文化特点对广州志愿文化体系构建的影响
广州志愿文化体系构建路径
广州志愿文化体系构建模式总结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广州文化、广州志愿文化的研究需要学习历史文献,了解广州文化的发展,广州志愿服务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这些历史文献,才能更好地总结广州志愿文化发生、发展的过程、机制。
2.实证研究。课题对广州青年志愿行为动机进行了分析,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考察了青年志愿者志愿动机分布情况(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分为内在、外在动机),同时根据动机是个体和环境互动的产物(B = F ( P·E)),对青年志愿者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的三种情景(自主、胜任、关系)提出了假设,并进行了验证。
3.访谈、案例研究。课题对自发志愿组织在危机中的功能、优势、困境进行了探讨,运用访谈法和典型案例分析方法,通过对组织主要发起人、主要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志愿组织发起、壮大、未来方向、行为策略等,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对志愿组织在危机中的行为选择进行分析。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主要结论、创新点)
(一)主要结论
1.广州志愿文化的构建主体包括政府、志愿组织、志愿者、公众;广州志愿文化构建是由政府引领、志愿组织、志愿者、公众等整个社会齐参与,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结合。广州志愿文化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广州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市场主体间平等、公平的契约关系,与之对应,也需要公平、诚信、互助的文化,而志愿文化正好是调节陌生人之间关系的文化;其次,广州社会组织相对发达,是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三,在微观个体层面,丁元竹提出“自我-社会满足感”的概念来解释个体志愿服务形成的机制;第四,广州志愿文化源于传统仁爱文化、华侨互助文化和西方慈善文化。
2. 课题组对青年志愿者动机和志愿组织也开展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青年志愿者和志愿组织与广州志愿体系的关系遵从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即志愿文化规定了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行动方式和内容,同时志愿者和志愿组织也积极发挥主动性,改变和形塑着广州志愿文化,是建构自愿文化的主要力量。
(二)创新点
(1)研究将管理学自我决定理论运用于青年志愿者动机分析,并对动机变化的情景过程进行验证,一方面强化了志愿行为分析的解释力,另一方面拓展了理论的运用边界。同样,将经济学斯密悖论、交易成本理论运用到志愿组织的研究中,也是积极尝试。
(2)研究系统分析了广州志愿文化构建的主体、路径、特征、模式,完善了城市志愿文化构建的研究。
(3)研究从志愿文化的角度丰富了城市文化研究、文化产业的研究范畴,志愿文化研究不仅对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有促进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测量志愿服务的经济效益和价值,让志愿服务突破原有的范畴,成为社会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力量。
四、研究成果推广的范围
1.广州志愿文化的构建可以推广到其他省市志愿文化建设当中。
2.青年志愿者动机研究可以推广到志愿者组织去,通过改善志愿组织的管理,可以改变志愿动机向内在动机方向演化。
3.志愿组织在疫情中的行为选择可以推广到社会中,为政府和社会制定合适的社会组织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五、主要研究成果目录(成果名称、形式、字数、出版单位或发表刊物名称、出版或发表日期)
表1.已发表期刊论文及课题成果一览表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字数 |
出版或发表单位 |
发表时间 |
The Function of volunteer organizations in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action cost |
论文 |
9000 |
WSEASTransactions on Business and Economics |
2021年1月 |
广州志愿文化体系构建 |
论文 |
6000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2年3月 |
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的青年志愿动机研究 |
论文 |
11832 |
待发 |
|
六、该研究领域尚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理论与实际问题
志愿活动是国家和社会大力提倡的重要活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新冠疫情中、灾难救助中,志愿服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现实中,志愿组织或者社会组织面临很多问题。从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角度而言,社会组织面临组织合法性问题和资源紧缺的问题。社会组织要获得合法性或者是去民政部门注册登记,或者寻找企事业单位挂靠,或者寻找政府某些关系。这其中,社会组织的双重管理问题让一些组织的“交易成本”大大提升,为了换取政治合法性和财政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常常要牺牲决策自主权、人事自主权等。社会组织的优势在于组织的灵活、决策和响应机制敏捷,但合法性和组织优势的悖论使许多社会组织面临着资金、人员等各方面的约束和限制。如何破解这些结构性问题,使社会组织真正发挥其优势,在社会不确定性高度增加的情况下,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研究角度而言,虽然志愿活动非常重要,但是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权威统计数据非常少,这使得从大样本对志愿活动、志愿行为进行研究变得困难,问卷调查、案例分析成为志愿活动研究的主要方法。志愿研究领域也少有专门构建的理论,常常需要借助组织人力资源、组织管理、社会学等领域的理论对志愿活动进行分析,使得志愿行为的分析存在局限。同时,志愿行为的研究发文章也面临很大困难,志愿类刊物相对较少,核心期刊更少,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志愿研究的开展。